【编者按】:台湾学名药的发展,一直备受各界关注。近日中国上演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也在中国把天价药问题再次推上台面,矛头直指医药专利权。美国医学史学者杰瑞米・葛林(Jeremy A. Greene)的新书《便宜没好药?》,正是探究了被视为“原厂药”(Brand drug)的替代物、能降低药价的“学名药”(Generic Drug,仿制专利权过期药物的处方药)的历史,谈及二者之间的争议、医药专业的利益冲突、药厂间的利害关系、专利的攻防战等等。虽然葛林的研究地点是美国,但学名药的生产与消费越来越全球化,因此对东亚读者而言也别具意义。本文为台湾国立阳明大学教授郭文华为该书所作的序言摘要,《端传媒》获作者及左岸文化出版社授权编修节录刊载。
这是一本我期待已久,从药物切入医疗体制的好书。作者杰瑞米.葛林(Jeremy Greene)任教于医学史重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专长为药物与社会。他也是内科医师,不断从实作中汲取历史书写的线索。相较过往用伟大医师与医疗发现串起的大事记,或者爬梳现代医学起源、解构其客观性的概念分析,或者聚焦临床、探究医病互动中体现的身体论述,这本书提供扣合制药趋势、反省临床操作、直指市场的跨界书写,情节紧凑,高潮迭起。
一直以来,媒体不乏批判高腾的研发费用、问题重重的临床试验,甚至是药价黑洞的内幕报导,这本书有何特出之处?它是产业分析、商业史,还是批判医疗的社会研究?对此,我认为可以先从这本书的主题──“药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