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台北和北京,从国安官员到学者密切关注的一个名字揭晓了:国务院主管教育与文化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玛丽罗伊斯(Marie Royce), 她将代表美国政府出席主持美国在台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台北办事处新大楼落成启用典礼;而不是部分台北与华府人士所期待的阁员级官员。
在玛丽罗伊斯这个名字公布之前,台北的国安官员表面上力持务实的态度,甚至表示台北并未主动邀请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波顿(John Bolton),因为“那会对中国大陆释放出一个很强烈的信号”、“而蔡总统不想释放这种信号”。尽管如此,台北还是希望美国能派出层级较高的官员来台,特别是短期内两个邦交国琵琶别抱、转投北京怀抱后,希望能藉美国突破以往访台官员层级的限制,在外交战场上扳回一成。
北京表面上不动声色,不想被认为非常重视这个议题,以免华府视为可操作的筹码,但警告与探询仍旧不断。而握有发球权的华府则以种种方式,承认美国将派官员来台出席相关活动。
AIT新大楼落成启用所引发的期待与猜测,始自3月16日经美国总统川普签署生效的《台湾旅行法》。各方之所以将“何层级的美国官员”来台,视为《台湾旅行法》通过后的重要观察指标,其实反映出该法的三大特性:一、法条中有许多不甚具体的条文;二、许多内容是现状的陈述;三、充满若干可供各方操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