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魏月萍:反假新闻演变为公审学者?新加坡未完的历史论述竞争

新加坡旅英学者覃炳鑫和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的论辩焦点──有关左派与马共同谋的“嫌疑”,其实是延续过去长久以来新加坡学人对官方历史论述的知识抵抗行动。这样的战斗仍未有停止……

魏月萍:反假新闻演变为公审学者?新加坡未完的历史论述竞争
2018年3月,新加坡政府在举办了八天的“反假新闻法”听证会,最后一场的马拉松听证会,却意外成为旅英历史学者覃炳鑫和新加坡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的论辩角力场域,争议的焦点其中是人民行动党和前总理李光耀是否是假新闻散播的始作俑者。

全球流窜的网络假新闻,早已是世界各国欲致力解决的问题。可是一旦要落实到法津与政策层面,便不能不谨慎审视它对言论自由可能形成的箝制与伤害。新加坡政府在3月中旬举办了八天的“反假新闻法”听证会,历经三周之久,共有两百多名专家与学者出席提供建言。这个由十人特选委员会召开的“公开听证会”(以下简称听证会)的本意,是要听取各界人士的专业意见,但最后一场六小时的马拉松听证会,却意外成为旅英历史学者覃炳鑫(Thum Ping Tjin)和新加坡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的论辩角力场域。

该场听证会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项:一是人民行动党和前总理李光耀是否是假新闻散播的始作俑者;二是在1963年“冷藏行动”(Operation Coldstore)以及1987年“光谱行动”(Operation Spectrum)的大逮捕是否具正当性,而这两次的逮捕行动背后,考量的究竟是政治利益抑或国家安全问题?

新加坡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在新加坡的“反假新闻法”听证会。
新加坡律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K Shanmugam)在新加坡的“反假新闻法”听证会。

“公审”学者展现国家权力意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