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当同志遇上“家”:日剧中家庭意识的延伸与桎梏

是它,让那些异类找到新的安身立命之所;也是它,消弭那些激进和出格,让社会得以安定平稳地继续发展……但也是它,造成了僵化和传统秩序的巩固,消弭了多样性和生活的其他可能。

当同志遇上“家”:日剧中家庭意识的延伸与桎梏
《弟之夫》剧照。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当下,若我们稍注意有关日本同志新闻便会发现,他们正走在一条逐渐改善的道路上。如东京一些区以及像福冈市启用“伴侣宣誓制度”,以此容纳实现同志婚姻合法化;或者是其文部科学省于近日宣布,初中德育教科书中将引入LGBT等相关科普内容,以让年轻人了解这个一直以来似乎听了许多,但却所知十分有限的群体。改变不仅仅只发生于日本,在台湾以及越南等地区与国家在这些年对于同志议题也都出现了相似的改善。

传统上,我们把日本、韩国和越南看作是中国文化辐射与影响深厚之处,从文化到社会,从家庭到对于个人生活的看法与理解,实则都分享着十分相似的伦理内涵与结构。因此当我们看到日本的《邻家月更圆》(1月)(以下简称《邻家》)与《弟之夫》(3月)这两部都涉及家庭、婚姻和同志的剧时,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一些烦恼,一些问题往往都深有感触。而其中对于同志故事线的处理则是本文主要想讨论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