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管中闵争议:台大模式以外,欧陆87所顶尖大学如何选校长?

如果能重选一次,台大可以让谁、用什么样的制度选校长?

管中闵争议:台大模式以外,欧陆87所顶尖大学如何选校长?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学生意见如此获得重视,并不是出于候选人和媒体的善意,而是有制度上的原因。

2015年12月,在一座下着雪的欧洲城市,当地最大的报纸刊登了一则新闻,报导城中大学的校长遴选。在这则新闻中,十段有三段的篇幅,是用来报导校内学生代表关心什么、投票意向又是什么。该校学生质疑校长候选人在前一份公职中,对学生(特别是外国学生)助学金的管理不佳。面对公开质疑,这名校长候选人承诺要持续“打开耳朵”,听取学生意见。

学生意见如此获得重视,并不是出于候选人和媒体的善意,而有制度上的原因:学校章程规定,学生在遴选中不但占了六分之一的票数,而且还有集体否决权。同样在这间大学,一个月后的副校长选举原先有两名候选人,其中一名因为校内争议退出,十名学生代表公开宣示不会支持另一位候选人,原因是没有真正的竞争。该名候选人旋即也宣布退出遴选,让程序得以重启。

这不是杜撰的故事,也不是发生在什么没有竞争力的三流大学。它发生在德国柏林,在一间孕育了数十个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学,俾斯麦、马克思、韦伯都曾就读于此。这间大学,是被誉为“所有现代大学之母”的柏林洪堡大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