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占领校园、暴力清场与制度病灶——我在法国亲历反改革学运

一部旨在改革大学入学制度的法案,点燃法国全国性学运。学生为何愤怒?背后又体现出何种制度弊病?在1968年学运五十周年之际,不同社会运动的合流,是否会重演“五月风暴”?

占领校园、暴力清场与制度病灶——我在法国亲历反改革学运
2018年4月17日晚上9时,巴黎政治学院「全体学生大会」投票通过了占领校园的决定。当天晚上,近百名学生夜宿在教学楼里,占领运动正式开始。

2018年4月17日晚上21点,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 Po)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到场的250多名学生投票通过了占领校园的决定。当天晚上,近百名学生夜宿在教学楼里,占领运动正式开始。

次日一早,巴黎政治学院封堵校园的新闻立即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对法国社会而言,这次行动不仅仅意味着又一所高校加入到这场愈演愈烈的学运之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次政治表态,象征的意义远超行动上的效果。

这种象征意义的最突出表现之一,是校门口的一幅抗议口号——“马克龙,你的学校被封堵啦!”事实上,不仅马克龙(1998到2001年曾就读该校),而且包括两位前任奥朗德与萨科齐在内,法国战后八位总统中的六位皆出于此,巴黎政治学院的精英摇篮色彩由此可见一斑。

更加吊诡的是,作为法国精英高校的最著名代表,巴黎政治学院其实并没有受到这次教育改革的直接影响。法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两套平行系统,一是普通公立大学,二是精英学校(grande école)。想要进入后者,考生们在高中会考(Bac)之后,还需要上两年课业压力非常大的预科班,通过选拔考试以后才能顺利入学。而普通大学的入学,则不需要通过严苛的选拔考试。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