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清肃“内涵段子”:景观化的中国互联网治理

要分析这一系列管制,乃至最新在新浪微博出现的同性恋内容的出位管控,也许还是先得回到这些问题来:这些被管控的“低俗”内容本身是什么?是否所有被管控的内容,都具有反抗的潜能?

清肃“内涵段子”:景观化的中国互联网治理
对中国政府来说,互联网整治的主要逻辑是,将互联网世界看成一个被观看的景观世界,不能够存在不好看不美观的事物——无论你背后如何想,如何做,你做的东西不能明显出现在台面上。

随着网信办“打虎”与宣传系统的重新整合,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新一轮意识形态监管浪潮。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以演算法闻名的企业“今日头条”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电总局)约谈、严厉整肃。其旗下号称用户超过两亿的app“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抖音”和“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也被整改,旗舰app“今日头条”中如“语录”、“段子”、“美女”在内的几个版块亦直接关闭。与此同时,不少其他公司,如短视频应用“快手”等,也被整肃,一时间主页上几乎只剩下了政治“正能量”宣传。《人民日报》更刊发评论称,算法不能成为“低俗内容”的借口,态度异常严肃。

这一轮对“低俗内容”的“清理整顿”围绕着内涵段子迅速发酵。墙外媒体关注到,有内涵段子用户开车上街,以喇叭声作为暗号集体抗议,甚至传说包围了广电总局。似乎,一场从键盘到线下的“革命”已经箭在弦上。许多人乃至认为,之所以内涵段子遭到整肃,就是因为它形成了线下的亚文化圈子,具有很强的动员能力,触犯到了当局对组织化行动的管制和戒备。

从官方口中的“清理低俗内容”,到猜测中的“打压组织行动”,这其中仍然缺乏太多解释与分析。要分析这一系列管制,乃至最新在新浪微博出现的同性恋内容的出位管控,也许还是先得回到这些问题来:这些被管控的“低俗”内容本身是什么?是否所有被管控的内容,都具有反抗的潜能?

段友真的是在“反抗”吗?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