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冯嘉诚:被轻视的流行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国际观?

Daniel和Musgrave引述了其他学者的研究,引证流行文化怎样左右观众的国际关系观。例如电视剧集《24》里歌颂美国反恐人员拷问囚犯的剧情,驱使了更多观众支持严刑逼供。

冯嘉诚:被轻视的流行文化,如何影响我们的国际观?
在当今这个信息科技发达到无孔不入的年代里,每日生活中都不断接触普天盖地的“真相”“虚构”论争,不断冲击、击碎、重整我们的生活秩序。时刻保持警醒,更能体会到“知易行难”这词语的重量。

去年搜索研究资料时,在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里留意到一篇学术文章Synthetic Experiences: How Popular Culture Matters for Imag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一早已把它放入“必读名单”之中。几日前,终于下定决心把文章看完。如释重负的同时(毕竟有种要尽快看完的责任),也想把心中的感想写下来。

作者J Furman Daniel, III和Paul Musgrave在文章起首便单刀直入撷问,为什么国际关系学界很少谈及流行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呢?为什么主流学派断言流行文化属于有欠“严肃”(serious)的课题,假设文化产物无助解释“客观存在”的世界?

作者批评主流学派的虚妄,源自后者以为人类能够轻易判断“事实”(facts)和“虚构”(fictions),因此凡与“事实”不符的流行文化信息都会一律被过滤掉,只留下历久不变、永恒的“事实”。所以,主流论述对电影、小说、音乐等文化产物不甚重视,顶多把它们归纳成反映事实的“镜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