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黄蓉为什么被我译成Lotus Huang?专访《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

原来这个瑞典女孩翻译的《射雕英雄传》出版之前,英文世界知道金庸的人那么少⋯⋯

黄蓉为什么被我译成Lotus Huang?专访《射雕英雄传》英译者郝玉青
《射雕英雄传》翻译者郝玉青 Anna Holmwood。

金庸小说风靡华语世界超过半世纪,但你可知原来英文世界却绝少读过他的作品:2018年之前,只有三套金庸小说授权推出英文版。刚过去的2月底,英国出版社 MacLehose Press 出版了全球首部英文授权版本《射雕英雄传》(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的第一卷(A Hero Born)。未来,MacLehose 出版社打算一年一本,用12年时间完整出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三部曲。我们采访了这次《射雕》的译者、瑞典“八零后”郝玉青(Anna Holmwood),谈谈她眼中的金庸武林何等风范,又有著怎样的翻译陷阱。

为什么金庸在英文世界不流行?

了解郝玉青的翻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金庸作品“进军”英文世界的历史。虽然金庸已是华语世界共同语言,也因学院研究者众,发展出派系不一的“金学”。但首本英文金学学术论文集《金庸现象》(Jin Yong Phenomenon)2007年才出版;今次《射雕》计划展开之前,获受权出版的英译也只有《书剑恩仇录》(The Book and the Sword)、《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三种,远比在越南、日、韩等亚洲地区为少。负责洽谈版权、促成今次金庸小说出版的英国出版经纪人Peter Buckman,是几年前在网路上搜寻“全球最畅销作家”,才惊觉一个叫“金庸”的华语作家,而Buckman也大呼奇怪为何他的作品这样畅销,而英文世界包括他自己却对此一无所知?

研究金庸者众,自九十年代以来,金庸的学术研究成果愈见丰硕,范围涵盖中国武侠小说传统、历史叙事、宗教医术,精神分析等,慢慢发展出像“红学”、“张学”等自成一派的“金学”研究领域。
研究金庸者众,自九十年代以来,金庸的学术研究成果愈见丰硕,范围涵盖中国武侠小说传统、历史叙事、宗教医术,精神分析等,慢慢发展出像“红学”、“张学”等自成一派的“金学”研究领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