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她和88歲的「無用」母親

妈妈在安老院15天的经历,对她来说如同梦魇。她辞工,接妈妈回家,全职照顾。300呎的房,一家五口再加老母亲,就和香港的安老现状一样局促难堪。

她和88歲的「無用」母親
在难堪的重负中,不少家庭选择了另一条路:将体弱老人交托于有专业照顾的安老院舍。但院舍能安老吗?许爱玉已经失去信心。

照顾一个不断衰退的老人,就像照顾一个加大版的婴儿。甚至,做惯了安老服务的人说,你有时候会忘记,眼前的老人“其实是一个人”。

我是第三次拜访许家时,开始明白这感受。五十岁出头的许爱玉把妈妈的尿袋挂在自己腰间,然后用手臂、腰部的力气,把妈妈从沙发床上扶起来。妈妈叫黄月兰,今年88岁,骨架比女儿高大,眼睛已经看不见,她下半身失去了力气,也不能自己走路了。许爱玉将妈妈身体的重量转移到自己身上,再抱着妈妈,一步一步往厕所挪动,准备为她洗澡。几天前这样扶抱时,她们两人不小心一起滑倒在地,幸好没有受伤。

香港有大量像许爱玉一样的照顾者。高龄意味着长寿,人们把它当作福气,但另一方面,高龄人数的猛增,带来了猝不及防的压力。在上世纪80年代,长者占总人口7%,香港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今天,这个数字已经变成1/6,而到2046年,每三个香港人,就会有一个老年人。尽管政府一直提倡居家安老,但由于家庭照顾者可以得到的支援实在稀少又繁复,不少逗留在家中的老人和照顾者最终陷入互相拖累,螺旋般地纠缠滑落,掉入黑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