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北京切除”舆论走到尾声,一场新社会工程悄然展开

除非再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而再次吸引眼球,“北京切除”作为2017年的一桩公共事件已经接近尾声。值得我们追问的是:关于“北京切除”,我们的讨论是否到位了?

“北京切除”舆论走到尾声,一场新社会工程悄然展开
北京大兴区的一场火灾与随之而来的消防整治行动,演变成了全城动员的“北京切除”。整治、腾空公寓、驱逐“低端人口”、拆除建筑、恢复“古都风貌”的行动日夜不停上演。

从11月底开始,北京大兴区的一场火灾与随之而来的消防整治行动,演变成了全城动员的“北京切除”。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内城到外城,整治、腾空公寓、驱逐“低端人口”、拆除建筑、恢复“古都风貌”的行动日夜不停上演。遇到舆论强烈反弹之后,清理行动略有放缓,但不过是放慢了速度继续推进,就在这几天,仍然有不少新的拆迁驱逐视频流传出来,部分城中村村民或外来人口针对驱逐和拆迁的抗议事件也偶有发生。

在中文互联网上,尤其是在海外互联网上的声音,基本上是一边倒谴责、质疑一刀切的政策。人们讨论:快递、服务行业的“低端人口”离开了,北京的都市生活如何继续?就连往日积极拥抱“中国梦”的年轻城市中产也有不少人感到义愤。而许多人——主要是北京居民,则参与到了记录与救助的行动中。

然而,无论开始时的社会舆论声势如何,在政府改变手腕,变得更有耐心,时间逐渐过去之后,人们对驱逐和拆迁的关注也慢慢让位给了日常生活。这意味着,除非再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而再次吸引眼球,“北京切除”作为2017年的一桩公共事件已经接近尾声。这时,值得我们追问的是:关于“北京切除”,我们的讨论是否到位了?“北京切除”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而经历了“切除”的社会,又会向何处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