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读者来函:学术路上,走出一个王沪宁同志

观其书,察其言,王沪宁不曾是一个自由派,也不曾是一位哲学家,而是王沪宁同志。

读者来函:学术路上,走出一个王沪宁同志
2016年3月5日,王沪宁出席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王沪宁以一个读书人的形象进入最高层,大概在读书人眼中是一件大事。许多人很快就开始转发与他有关的文章。他早期的学术和非学术著作,一时间洛阳纸贵,据说《政治的人生》在淘宝上能卖到2000元人民币一册。当然,外间流传的王沪宁写的文字,以网络摘要为主,实际拥有他写的书的人应该不多,正如实际读书的人可能也不多。

光彩的政治人生

王沪宁的角色普遍被描述为国家领导人的智囊、顾问等。这些不但没有什么负面含义,而且听上去有一种去人格化的现代色彩——它们的功能似乎是为公共事务提供建议,而不是作为某个个人或者某些徇私机构的喉舌。这表面上体现了一种时代的进步。此前有类似角色的体制内文人,有的被叫做“红色教授”、“国师”,有的被称为“御用文人”、“笔杆子”,其名声和下场大多不甚光彩,不是被批“本本主义”,就是被贬为权势集团的“乏走狗”式的角色。王沪宁的“政治的人生”,与胡乔木的“我一辈子就是为政治服务”,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后者从未得到一个如“顾问”般好听的头衔。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