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香港沧桑、补天裂……中国人对香港的“集体回忆”是如何形成的?

中共建构新的香港史论述,是为了解决香港人心回归的问题。那么,中方只需要向香港人宣传这套论述便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向中国大陆的群众宣传?

香港沧桑、补天裂……中国人对香港的“集体回忆”是如何形成的?
2017年7月,尖沙咀中心挂满中国国旗及特区区旗,以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

9月初香港中文大学的港独宣传风波,引发了校园内前所未有的中港学生公开集会对峙,标志着所谓的“中港矛盾”已经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因为过往未曾有如此数量的中国学生公开表达其政治意见。

事件引起中国学生的反弹,固然与他们认为其言论自由被打压,以及拒绝被学生会代表有关,但相比之下“港独”似乎更加触动中国学生的神经。观乎他们的网上言论,我们不难发现当中充斥着“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归祖国是民族大义”、“香港的成功离不开祖国支持”等经常出现在官方媒体的论述。

如果这些论述是一个被建构的结果,那么我们有两个问题需要处理:第一,这套论述是如何被建构出来的?第二,这些论述为什么那么“入屋”(深入民心)?

什么是国族的历史论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