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9日,尼莎台风直扑台湾。晚间八点,台北已宣布停班停课,城市里强风骤雨肆虐、人烟稀少,位于河堤旁的台北第一果菜运销市场(俗称一市)却仍灯火通明。来自全台的蔬菜水果卡车在车道上依序排队,持续涌入卸货,一箱箱风灾前抢收的蔬菜水果运输至此,等待隔日凌晨拍卖后,随即送往各地零售市场、生鲜超市,为前日民众“扫货”后空荡荡的货架补货,确保大台北地区600万居民在台风假的早晨仍有余粮。
若说筑地市场是东京的厨房,由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以下简称北农)辖下的一市、二市,正可说是台北的厨房。拍卖市场如心脏日日跳动,农产便如血液般被快速聚集、分散、输送、循环。2016年,北农成交金额达到全台果菜批发市场的33%。这家1974年由蒋经国主导成立的公司,引进日本农产品共同运销经验,采取农产品公开竞价拍卖方式,试图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遂由台北市政府、农委会与民间企业合资,结合各县市农会、合作社、青果社、运销商及农民个体户,经过几次改组,终成为全台最大农产拍卖平台。
“台风天你还要去市场?人事案吵得很凶那个对吗?新的总经理好像很年轻?到底它是农委会的、还是北市府的,怎么又跟张荣味有关系?”想了数秒,他问了最关键的问题:“还有,所以,这个北农到底是在干嘛的?”
不过,绝大多数台北人对北农的印象,往往集中在前阵子的“董事长、总经理人事风波”。在台风夜载我前往第一市场的台北计程车司机,反应便相当经典:“台风天你还要去市场?人事案吵得很凶那个对吗?新的总经理好像很年轻?到底它是农委会的、还是北市府的,怎么又跟张荣味有关系?”想了数秒,他问了最关键的问题:“还有,所以,这个北农到底是在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