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上过哲学课的中学生,会有哪些不同吗?台湾香港哲学课堂见闻录

“我们推广哲学,绝对不是要灌输哪一种立场。模仿和膜拜是哲学的相反。”

【编者的话】普及哲学系列来到第三篇,看看这一理想如何与现有教育体制切实发生关系,产生怎样的结果。记者访问了台湾高中哲学教育推广协会(PHEDO),也深入去见证他们在南港高中的实验哲学课;又访问了在香港中学普及哲学的推手林志明,也亲自见证了他在香港协恩中学的哲学课堂。究竟两地的中学生在经过哲学教育后,会给他们的思维带来怎样的可能?

2016年川普当选、英国脱欧、难民危机冲击全球,致力推动普及哲学的爱尔兰总统 Michael D. Higgins 在11月说,“世界日趋复杂、纠结,变数日增,哲学是我们手上最有力为孩子充权的工具之一。”Philosophy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we have at our disposal to empower children into acting as free and responsible subjects in an ever more complex, interconnected, and uncertain world。

环顾世界,提供全国性中学哲学教育的地方不算罕有,像法国、西班牙、巴西等国,均规定中学生要升大学,必修哲学课;英国、爱尔兰、美国、澳洲等地,学生则可选修哲学。那怕各地开办哲学课程的历史源起和授课形式皆不同,但大都有一共通理念:以哲学课培养独立思考的公民,而不是单向的道德灌输。(亚洲 unesco 详情请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