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你和你的时代需要哲学吗?台湾普及哲学热潮的三个故事

面对躁动的时代和哲学的困境,“哲学人能够为社会做什么吗?”似乎是他们共同关心的主题。

【编者按】:创造力总是来于困境。时至今日,大学哲学系如要停止招生恐怕并非稀奇的新闻,却有一批哲学学人走出学院,拥抱大众;另一边厢,社会的躁动气氛也将公民、政治、时代本质等多重议题摆在人们面前,去思考他们需要更为锐利的思辨能力。顺应一逆一正两潮流,普及哲学热潮在台湾隐然成形。在这系列的第二辑里,我们深入台湾普及哲学场景,访问其中几位哲学普及急先锋:著名哲学推手朱家安、“哲学新媒体”组织诸人、“哲学星期五”创办者沈清楷……他们大多数头脑精灵古怪,又拥有超强的行动力,抛开个人,“哲学人能够为社会做什么吗?”似乎是他们共同关心的主题。

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最大价值:官方权力愈是张横愈是无孔不入,我们就更要清醒和独立。
哲学在这个时代的最大价值:官方权力愈是张横愈是无孔不入,我们就更要清醒和独立。

“岛屿是困局,还是解方?大陆是出口,还是死巷?经济发展不等于所得成长,问题在于分配,关键是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政治民主无法解决经济困局,更何况,我们享有的是真正的民主吗?”

2016年底,台湾诚品书店以“共同意见:我们这个世代的困惑、挣扎与仰望”为题举办主题书展,展出包括“哲学类”图书,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迥响的《法国高中生哲学读本》,以及《哲学超图解》等多种哲学类畅销书。大众企划文案回应民众需要,倒颇能点出近年台湾社会关注哲学的氛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