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我在去大学与学生分享性教育与情欲自主前,翻看了香港卫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组的性教育小册子,发现小册子充满性别定型以及对性的保守思想,比如说婚前性行为导向的结果是堕胎或者感染性病,而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便不要穿著性感、不要男女同处一室等等。虽然后来卫生署也承认了该小册子是多年前撰写的,并已将之下架,然而这并非孤例。在大学分享的时候,不少同学表示在中学阶段,老师基本上是避谈性教育的,甚至有学校会播放堕胎的片段去“恐吓”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后果。
在同一个时空下,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刚刚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内容涵盖面广,从性别定型到情欲、性倾向以至疾病和年龄歧视等都一一盖括。以生命的起源为例,在读本里不忌讳地画出父母赤裸在床上缠绵的画面,教导小学生生命的由来是源自亲密的性行为,态度大方而正面,超出只谈生殖器官的性。
性爱相依,谈性也不能不谈爱情,读本里写爱情是美好的,美好的爱情有着承诺与责任,但并不是一种禁欲的爱情;读本教导学生在进行亲密的性行为时,不管男女或者男男,都该使用安全套以保护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