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杨松林:中国养老金入市,为何拖到2017年?

养老金入市成为2017年中国A股市场“最大利好”。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中国大陆金融监管机构“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否合并的话题,近日成为金融行业的聚焦所在。与此同时,以“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恒大旗下“恒大人寿”被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保监)调查,以及宝能姚振华被禁入保险行业十年为标志,政府对相关行业的监管日趋严格。1月19日,沪深两市总成交额更是自开启“熔断机制”以来,首次跌破3000亿人民币,且逆回购利率持续高企,大盘缺乏反弹基础。新年后虽曾一度放量回升,但随后又缩量回调,呈现震荡态势,前景未明。

在资本监管收紧,市场阴晴不定的背景下,“养老金入市”成为为数不多的资本热点。据多家权威机构与媒体分析显示,目前,首批规模在百亿左右的基本养老金权益类组合已经启动了入市工作,这标志着作为中国社保“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已正式“落地”。

事实上,从2016年11月到今年2月中旬,短短三个半月,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就任社保基金理事长,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机构推出,社保基金再开户,广西签署《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合同》,第一次养老金管理组合招标……沿着这条路径,“养老金入市”已迅速落地,第二轮招标也已开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