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香港特首选举的辩论和探讨,常仅限于本地的争辩,较少放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大框架下讨论。特首选举及任命是北京与香港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中国政治经济现状,不免影响北京对香港特首选举及任命的态度。
中国政治左倾,影响香港治理
过去四五年,是中国政治经济相对特殊的年份。首先,政治控制逐步加强,意识形态方面更加左倾。随着市场经济理念的引入,中国政府在1990年代初开始,强调公务员队伍的能力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专业性。对于学术人员和大学生,也要求学好各种专业科目,强调又红又专。在某些阶段,专业性更受强调。当时大学教授被允许在有限的范围内(比如学术著作或者课堂上),批评共产党和政府的一些公共政策。然而,最近几年,中共领导人开始强调“红”的重要性。在全国范围内,共产党最高领导人要求党员不能在意识形态上松懈妥协。在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还要求党员“手抄党章”,及办活动测试党员的理论知识(一对夫妇新婚之夜“手抄党章”成为媒体的头条)。高校领域,学术人员被警告不能出版或发表违背官方意识形态的言论,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批评也需极为小心。即便是民众的娱乐,政府也强调警惕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因此,许多电视台现在更多播放的是政治极为正确的抗日,或者对国民党斗争的电视剧或电影。
在此背景下,当局对国内不同声音的容忍程度相当低。清华大学教授许章润对当前局势的总结,很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