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当局强化“十四年抗战史”论述的大动作,台湾方面除了郝柏村有所批评外,舆论反应居然出奇冷淡。回想2015年,当连战、秦金生与郁慕明等人参加中共所举行“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时,总统府、国防部、蓝绿政治人物与媒体几乎口径一致的大加挞伐。对比于目前舆论的冷漠,所谓“中华民国领导对日抗战”的话语权正在快速崩解中,最终恐将走向边缘。
何以北京选择此刻出手?为什么台湾各界反应如此疲乏与苍白?其后的政治效应为何?这值得深思。
国共抗日的“双核心”史观
平心而论,中共对于国府抗战史观的修正一直不遗余力,只是策略上随着国际情势、两岸关系与内部政治发展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如果以历史制度主义的概念切入,北京的政治作为,镶嵌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的政经情境中,其将两岸关系的本质,设想为国共内战的延续。随着国共关系的变化,这不免最终造成某种“路径依赖”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