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液态现代性——论人际纽带的脆弱

每天数以百计的流动关系让人应接不暇,使人只能以接触(connection)而非连系(relation)来应对人际种种,因为接触随时可以断线(disconnect),可是关系一旦开展就无法回头。

“逃离舒适区(Comfort Zone)”也许是这个时代人所亦云激励人心的警句。不同于在一门技艺之间下苦工,这个警句今天已被彻底滥用,要求我们停止深究钻研,命令我们彻底的离开领域(Zone),讲求场域之间的弹性转换与效率。这背后指涉的社会认知,也许是鲍曼点出的“液态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

现代性是一种对效率永不停步的追求。鲍曼认为过去的现代社会属于固态(Solid),讲求土地占有与劳动力控制,借止建立稳定与流水作业的秩序,压低成本而利润最大,福特主义工厂是典例。即便这破坏了旧有自及自足的生产与生命形态,但资本家与劳动者皆能透过这稳定的秩序而有所预期,相互依赖及保障,比如说往时劳动者往往可能在同一工厂/公司工作至退休。

然而现今的社会已从固态转为液态(Liquid)。我们同样在追求效率,无休止,但科技发展大幅收缩了空间与时间距离,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地球另一端的资讯,亦此生命每时每刻都受不同讯息影响,分秒都有有改弦易辙的可能。原先规模庞大的资产与秩序反而成为资本家的负担,越灵活移动、越能弹性应对瞬息万变“即时”者为王。于是“流动”取代了“秩序”,“短期”胜过“长期”,劳资两方的结合已然松脱,资方不再承担长期投资,对劳方来说以单一技能规划生涯的时代亦不再可能。据Sennett在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一书估计,一位受过两年大学教育的美国青年可预期在四十年的工作生涯里至少转换十一次工作,并至少改变三次工作技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