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傍晚,《人民日报》评论组在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指国产电影要坦诚面对“差评”。文章阅读量很快超过十万(十万为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热门与否的判断基准之一),网民纷纷表示费解。因为就在当天早些时候,《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出文章,指“恶评伤害中国国产电影”,点名批评中国两大社交平台“豆瓣”及“猫眼电影”操纵恶意电影评分。给国产片差评,文章获得大量转发讨论,旋即有其他传媒跟进,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也发出相关报导。
有网友在公众号留言,询问为何《人民日报》和早前立场不一,公众号管理回应四个字:以此(公众号文章)为准。云淡风轻,又大手一挥,一锤定音。
有不少人会觉得,官媒抨击网络评分,维护国产电影,是“意识型态管制”的又一次延伸。但这样的前后不一,显然不是如此简单。由“恶评是否会伤害电影产业”,延伸到“豆瓣的电影评分是否公正”,再到“电影的虚假评论与水军”及“中国观众是否对中外影片有双重标准”,人民日报掀起的“差评风波”涉及不少话题,也牵扯出整个中国影评行业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