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蔡英文总统10月中正式收养了3只退役的导盲犬,让台湾社会继2004年的电影《再见了,可鲁》(港陆译作《导盲犬小Q》)之后,再一次掀起“导盲犬热”。但同时也让人注意到,根据统计,台湾需要600只导盲犬,但现役却仅有40只左右。
导盲犬看似宠物, 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犬,培养、训练导盲犬不可能“速成”,必须花上漫长的时间和严谨的程序,成本极高。同时,导盲犬的一生要经过寄养、入学受训、服役和晚年收养等阶段,最前和最后两个阶段,都需要有心且有条件的家庭义务投入。蔡英文正是希望在这里起“带头作用”。
端传媒从今天起将陆续推出导盲犬系列专题,追踪报导导盲犬一生的4个阶段,期待公众对导盲犬的种种有正确的了解。合宜地对待导盲犬,就是对它背后那位视障使用者的完全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