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冯嘉诚:军方、民望、分离主义──泰国王储眼前的荆棘

如果王储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个人威望、在军方及王室中扶植盟友势力,泰国近十年间的“冲突─危机─政变─修宪”的恶性循环一定会变本加厉。

泰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驾崩,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接下来的过渡期极有可能出现波动,不同的政治板块会互相牵引,重整势力版图。

泰王普密蓬深受国民爱戴,在位期长达七十年,许多国民未曾经历过没有普密蓬的日子。普密蓬过去透过个人魅力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充当政治冲突的仲裁角色。但王储哇集拉隆功(Maha Vajiralongkorn,瓦集拉隆功)在民间的形象相对负面——挥霍无度、喜好女色、不理政事、暴力残忍。如果哇集拉隆功在短时间内无法建立个人威望、在军方及王室中扶植盟友势力,泰国近十年间的“冲突─危机─政变─修宪”的恶性循环一定会变本加厉,国家更难管治。

泰国的“网络君权”

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普密蓬过去在泰国政治担任的角色,远远超出宪法规定的虚君角色──特别是1973年他亲自介入军方与民众的冲突,让国民接受他凌驾政治与宪法的权力。所以,每当军方发动政变推翻政府之前,都必须获得泰王认同,再借助民间对泰王的个人崇拜,间接转化成军政府的认受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