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类似的校园性侵案并不是史无前例,但这起发生在辅大心理系的案件,由于该系师生自恃专业,特别是心理系教授兼社会科学院院长夏林清面对社会舆论的强势作风,引发了一起社运界和知识界的大论战。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拥夏(林清)”和“反夏”阵营的笔战,或者沉陷于讨论加害人、受害人之间的人际网络、知识背景之外,另一个可能更值得公众关注的角度,恐怕是辅仁大学校方处理这起案件时犯下了哪些错误?如何“漏接”了受害人,让她被抛进了舆论的修罗场,遭到反覆辗压。
从辅大校方到心理系,处理这起性侵案件时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风风雨雨,有没有可能其实可以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