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吴牧青:台北的白昼之夜,空间解严或再戒严?

10月2日的白昼之夜,万一竟成为北门广场最后一个喧嚣的文化活动,我们该为短暂开启占有马路的自由而乐,或是深沉为之默哀?

夜晚,属于所爱的。夜晚,当文字话语凋零之时,事物依然坚轫活著。当每个白天里有害的利弊得失分析都不见了,剩下的那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它们将会再次完好集结。

《小王子》作者Antoine Marie Jean-Baptiste Roger,摘自将于2017年3月首次举办白昼之夜的澳洲Ballarat,其公开征募表演者与计划网站,所引用作为精神指标的一段话。

《小王子》作者Antoine Marie Jean-Baptiste Roger,摘自将于2017年3月首次举办白昼之夜的澳洲Ballarat,其公开征募表演者与计划网站,所引用作为精神指标的一段话。



台北北門。
台北北門。

今年旧历春节后的,大批从台北市城西穿越忠孝大桥入城的车阵,不再循著十米高的台一线陆桥快递直送台北车站门前。台北市柯文哲市府团队在旧历年后,拆除了这座历经34年,见证都会转型的斑驳古旧水泥引道;此举在政治宣示与文化治理具有两层意义──前者为台北市政府的“西区门户计划”政策开帆引信,后者则是柯文哲市长上任近两年来,与文化资产保存运动者遍地交火之下,唯一一块神主牌“台北古城北门”的重现天光。

10月1-2号,上周末在台北首度举办的“白昼之夜”(Nuit Blanche),在场址的选定上,即以北门作为空间中枢,往南串连重庆南路、台湾博物馆与二二八纪念公园,搭配总统府的夜间开放活动,往北则衔接北门捷运站、大稻埕永乐市场。从人潮动线引导方式来看,确实将原本被忠孝西路与中华路、延平北路庞大车流切割的北门古城门与北门捷运站,重新透过这次的一夜活动连接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