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陈健民:伞后新气象──走出无力感的废墟

占领结束时,香港一片愁云惨淡。两年后的新气象,最少反映雨伞新生代在经历创伤以后,抹过脸上的灰烬,逐步走出无力感的废墟。

陈健民:伞后新气象──走出无力感的废墟
2014年10月16日,雨伞运动期间,一个女士在“连侬墙”看人们写下的字句。

编按:“雨伞运动”已踏入两周年。去年此时,公民社会仍困在伞运“失败”的愁云惨雾之中,聚焦于追究“失败”责任谁属。接著的一年,一连串事件包括区议会选举、旺角骚乱、立法会新界东补选和立法会选举等,不但将伞后新势力带进议会,改变了民主派的政治势力板块,更开始扭转悲愤无力的整体氛围,令公民社会重新起步,思考和实践更多的可能。

经历了两年的酝酿沉淀,以今天的目光回望雨伞运动,到底会带来什么新的反省和想像?《端传媒》将从今天开始,陆续发表“伞运两周年”检讨与前瞻专题,希望打开新的讨论。

2014年10月16日,雨伞运动期间,一个女士在“连侬墙”看人们写下的字句。
2014年10月16日,雨伞运动期间,一个女士在“连侬墙”看人们写下的字句。

“就算失望不能绝望!”这是金钟“连侬墙”上的结语,也是当我目睹香港立法会选举投票站外排队人龙“打蛇饼”(团团围著)时,飘进脑海的一句话。香港人心不死,香港仍有希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