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乔瑟芬:性侵,每张网都可能漏接(一)受害者叙事与司法变迁

对于性侵案的当事人,司法这张网的漏接率很高,不是每个案件都能获得起诉或定罪,当中也的确存在误判风险。

乔瑟芬:性侵,每张网都可能漏接(一)受害者叙事与司法变迁
图为一群女性正在排队登记应征一家航空公司的职位。

编按:今年五月以来,辅大性平事件掀起广大争议。本文作者在六月刊出《辅大性侵案,台湾性平史的指标事件》后,深感台湾各界对“如何面对性侵”存在巨大歧见,便开始构思,撰文疏理司法、性平体制、与体制外途径的各自局限。辅大事件延烧至今,演变成不同立场的相互咎责。如果这轮争议能促使台湾社会去思索,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性侵,或许是让这起事件留下积极意义的唯一出路。

本文全长近两万字,文分五段,将分成三篇刊出。第一篇先刊出文章1、2节,分别讨论“受害叙事”与其“翻转”的倡议,并回顾司法体系在应对性侵案的观念变迁,以为全文基础。第二篇将刊出文章 3、4 节,近一步对照体制内的性平制度,以及体制外其他作法,各自的必要与局限。第三篇刊出文章第5节,将则盘点如性的特殊化、保守化、与国家角色这三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图为一群女性正在排队登记应征一家航空公司的职位。
乔瑟芬:我们社会至今还缺乏健全的态度,来面对身体、情感与性互动的相关教育。

“性”大概是最能激化社会不同立场的议题,仅次于统独这类政治意识型态之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