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国防生赎身记

上海少年曾经热血投考国防生,却在临近毕业入伍时,花去16万赎回自由。大学四年,这名世界最大军队的后备干部,为何幻灭?

国防生赎身记
聊城大学国防生在进行匍匐过铁丝网项目训练。

在涉足这个等级森严而封闭的系统之前,因为一档电视节目,少年桑可(化名)第一次有了参军的念头。那是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震,桑可在电视上看到了军队救灾,一时热血澎湃,“想报效国家,觉得很光荣,很想之后当兵加入他们。”

第二年高考前,桑可郑重在志愿表上填报了中国人民大学,武警国防生。

中国的国防生制度正式确立于21世纪的开端,这种制度是美国“预备军官训练团”(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的翻版,它继承了美国殖民地时代“国民军队”的传统,现普遍设立于美国各地非军事大学、学院,为的是培训高素质的预备役军官,包括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学习期间在部队实习、就分属部队属性进行专业训练、毕业后入伍服务等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