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行政院宣布将任命35岁的国际知名骇客唐凤,担任政务委员。她从中学时不适应体制、被霸凌的过往,透过自学成长的传奇历程,一时传为美谈。她的母亲当年辞去工作,陪孩子对抗体制压力的决定,也让不少家长惊叹。许多亲子教养文章开始以“如果你有像唐凤这样的孩子”为题,而“自学”更成为热门关键词。当我阅读唐凤的故事时,十分佩服他父母的开明与勇气,更为他们孩子杰出的成就感到高兴。
教养问题背后的阶级
然而,就媒体充斥著唐凤故事的那几天,我却忽然想起居家附近某个车行骑楼的婴儿床,以及上头被粉尘染灰的布娃娃和奶瓶。我常见到那个小婴儿坐在那玩耍。车行老板天冷了加个罩子,大热天就夹个风扇;无论环境多吵杂,这孩子总是睡得安稳。
我也想起自己女儿刚出生没多久时,我为了到底要用哪种育儿法烦恼,便常常趁著打预防针问医生。有次我问医生,到底该不该让小孩有自己房间训练她独自睡觉时,医生回话 : “以现在台北的房价,有多少年轻父母,能有多余房间烦恼你这个问题? ”医生让我忽然看见 : 许多我们视为平常的教养问题背后,其实存在著“阶级”。很多问题,只有中产阶级以上的父母有资格来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