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绝望的冬天。
狄更斯《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1859)
狄更斯《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1859)
今届香港立法会选举提名尘埃落定,早前担忧的局面亦成事实:所有主张变更香港主权(包括独立、归英)的候选人,均被选举管理委员会(选管会)以“不拥护亦无意拥护《基本法》”为由,取消参选资格。而早前于新界东补选崭露头角的本土民主前线(本民前)候选人梁天琦,更被选举主任以其言行往绩之类“传闻陈述”(Hearsay)为根据,信纳其并非由衷放弃港独立场而禁止出选。
选管会沦为《1984》中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不但越俎代庖担当法官角色,审查参选者的政见及思想,最终更以主观的标准,判断参选者政治立场能否变更,变相终身剥夺个别人士政治权利。政府是否合理合法地考虑选举资格,昭然若揭,香港选举距离专制社会下的“鸟笼民主”,又迈进一步。
事件发展至今,本土派焦点已不止于研究选举策略、如何投票等问题。本土派真正关心的,一方面是他们经历一场选前政治审查后元气大伤,如何重整旗鼓、在议会内外分进合击;另一方面是,本地政治败坏至此,香港距离愤懑爆发,转化为社运甚至革命之路,究竟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