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傍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门旁“大运村”学生宿舍楼外,几十位来自非洲的留学生坐着乘凉、聊天,来自肯尼亚的Salma和来自马里的Assa也在其中。路过的非洲同学几乎都会跟她们打招呼,同为穆斯林的朋友还会问问斋月前几天过得怎么样。村里更多的中国学生则极少在这里停留,他们只是路过,对眼前的景象似乎已习以为常。从校外到这里散步的人会围观一下,然后继续散步。
日落之后,Salma和Assa可能会一起吃个饭,而来自尼尔利亚的Onyishi则喜欢去北京目前唯一一家非洲餐馆,和朋友聊天、晚餐。这里供应非洲不同地区的菜色,还放着非洲不同国家的流行音乐。 Onyishi觉得这里口味比较地道,她常来,跟服务员都很熟悉。
在中国,像Salma、Assa和Onyishi这样的非洲学生如今已近5万。他们带着对“中国式发展”的憧憬、带着父母对更优质教育和就业机会的期待,跨越大洲,来到这个人种、语言、文化皆与他们原生地大不相同的东方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