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于2012年年尾连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传媒称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的三项经济措施:同时大幅度放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再加上结构性改革(亦称为“三支箭”)。
措施宣布不久,部分经济学者大力赞扬。持传统凯恩斯学派观点的克鲁明(Paul Krugman,克鲁曼)在2013年一月撰文,认为安倍的举措打破了审慎理财的正统,或会为全球提供了走出阴霾的答案,因为日本多年来未能复苏,欠的只是进取的勇气。这样说好像安倍有多大胆,日本就有多大产。另一著名学者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史迪格里兹) 亦在四月撰文,指“安倍经济学”跟很多经济学者(包括他自己)的观点一致,认同个别措施或会无效,但三管齐下则无坚不摧。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大名鼎鼎,文章用辞恳切,但是否真的有其道理?我没有大师们的乐观。事实上,“安倍经济学”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未见明显效果,日本经济增长和通胀率仍在低位徘徊。我三年多前在本港一份报章的文章这样作结:“日本仍陷于通缩的困境,央行2%的通胀目标,似乎不易达到。就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亦要看市场是否相信今次的重药能持续下去。须知道日本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信誉甚差,曾失望一次又一次的日本市民,到底仍有多大的信心?再者,若通胀有幸重临,安倍政府是否有能力维持政策,不受政治压力而见好就收,以防刺激过笼(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