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访问香港期间,有香港本地艺术家设置了“2047大型倒数器”,来反映港人对一国两制和五十年不变的忧虑(编按:《基本法》一国两制和五十年不变的承诺于2047年届满)。虽然倒数器最终被移除,但香港人对未来的政治忧虑却从没消失。面对一个失控和强横的中国,香港人对于2047的想像已变得刻不容缓。而要在现时一片混乱当中,重新建立一套有效的管治制度,就必须跳出“中国”与“非中国”,“民主”与“非民主”等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
笔者过去在《端传媒》的五篇“香港瓦解论”系列文章中,已探究了很多香港现有的正式政治制度失效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在各式各样的危机下,香港的管治制度正面临瓦解。很多社会上的诉求及声音,要透过非制度化的政治方式(non-institutional politics),包括了游行、示威及占领等手段来表达。在这情况下,中央仍然坚持对香港的民主化及政治发展采取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深了香港的社会矛盾及管治危机。既然目前中国主动为香港提出一套新的管治模式的机会渺茫,香港人唯有抱着“自己香港自己救”的精神,自行思考在管治制度上的可行出路。
“社会服从国家”的危险
制度建设(institution building)的难处,不在于没有制度可供选择,而是在于被采用的制度能否配合社会的需要及发展。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政治制度的设计可以分为两大取向:一是“社会服从于国家”(society-in-state);二是“国家服从于社会”(state-in-society)。前者是以国家为本,以政府或当权者的利益及目标为依归,用制度来迫使社会改变,以配合国家需要。相比之下,“国家服从于社会”是以社会为主体,透过政治制度来满足人民的要求及配合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