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除了主权,他们还在南海捍卫海洋生态

菲律宾青年自发出征争议海域,见证争端加剧环境破坏。裁决以后,这种超越国族论述的声音,能进入政治主流吗?

除了主权,他们还在南海捍卫海洋生态
一艘菲律宾渔船停泊在岸边,渔民们等待补给再次出航。

一艘载著十多名义工的木制渔船,在三描礼士省(Zambales)省会伊巴市(Iba)启航,开往南海中沙群岛的争议环礁黄岩岛(Scarborough Shoal)。毫无意外,快将抵达之际,渔船遇上来自中国海岸警卫队的警告与阻挠。两名菲律宾青年无视两艘驶近的快艇,各手持两面旗帜——菲律宾国旗与联合国会旗——下水游往黄岩岛。而这一天,6月12日,正是菲律宾独立日。

看似一场在争议海域的主权宣示行动,发起组织“Kalayaan Atin Ito (KAI)”及新进成立的国际伙伴机构“Sea Access for International Law (SAIL)”,却希望向外界传递有关“主权”之外的信息:珍视海洋生态。

“Kalayaan Atin Ito”是菲律宾语,“Atin Ito”意即“我们的”;“Kalayaan”字面解作自由,同时亦指菲律宾为南沙群岛自行取名并归入巴拉望省(Palawan)行政管辖的“卡拉延群岛” 。去年十二月,组织曾联同一名菲律宾退役海军军官与约50名义工,登上南沙群岛另一争议岛礁中业岛(当地称作Pag-asa,意即“希望”),并在岛上扎营留守一周,引起中国外交部抗议。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