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赵思乐:书写抗争并非客观中立,而是诚实和清醒

再痛苦,也要保持诚实与清醒──人类必须踏在真实的磐石上走向光明。

赵思乐:书写抗争并非客观中立,而是诚实和清醒
从“抗争报道”中学到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时刻有“自反与自省的自觉”——不断自问,“我与受访者是太近还是太远?”“我对受访者是否有偏见?”“我对受访者的说法有足够的审视和批判吗?”“我对事情的理解符合我的价值篮子吗?是否受到了采访对象的影响?”“我的价值篮子是否有问题,是否需要调整?

在堪称“新闻教科书”的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中,男主角 Will McAvoy 对刻板的“客观中立”有一段经典调侃:如果共和党说“地球是平的”,民主党说“地球是圆的”,《纽约时报》的标题就会是《共和党和民主党无法就地球是圆的还是平的达成一致》。Will 把这种现象称为“虚伪的客观”。

这个调侃中,《纽约时报》的标题是事实,但只是表面事实──为了避免在谁是谁非上表态,是非不分地“乡愿”了一把。读者也会糊涂:难道地球的形状还没有定论?

在真实的新闻世界中,媒体和记者的“虚伪客观”随处可见。他们有时是为了避免判断,有时是避免得罪当权者或利益方,有时则是缺乏挖掘背后真相所需的意识和能力,即“结构性思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