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篇题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的中国农村》的文章,轰动了中国大陆的社交网络。该文作者霍启明以一款叫做“快手”的视频应用为例,用该平台上各种所谓“光怪陆离”的视频,描述了中国农村青年如何想尽办法“搏出位”(吸引注意力获取知名度)的现实,让众多读者大为震惊。短短几个小时内,该文阅读量便突破十万。
然而此文造成疯狂转发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一些声音指出: 文中所列举的“低俗”、“残酷”、“不可理喻”的视频并非“快手”上的主流内容;也没有证据表明,生产、消费这些视频内容的主要是农村人。
抛开文章本身的是非,它的走红本身,其实深刻暴露了当下中国的阶级生态: 随着收入与财富结构的固化,城市中产阶级正在通过对农村的想象,来构建一整套“阶级优越感”话语;而农村与城市的低收入群体,则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城市中产阶级的话语规则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