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杀人犯郑捷枪决,为何有人愤怒哭泣?

梳理这些观点必然相随的悬念是:这些质疑反省,是否仍只是一小群文青同温层的回音?

杀人犯郑捷枪决,为何有人愤怒哭泣?
2016年4月10日,台北,反对废除死刑集会。

5月10号晚上,十九天前才因2014年台北捷运随机杀人案获判死刑定谳的郑捷,被枪决,年仅23岁。签署死刑令的法务部长罗莹雪,则将在本周四随内阁总辞,任期只剩两天。

消息传出,很多人叫好,认为郑捷犯下重案、死有余辜,这次速审速决大快人心!甚至有宣称“辅导”过郑捷的地方议员与牧师,无视咨商专业伦理,火上加油地描绘当事人的负面形象——前者在脸书贴文郑捷“比想像中还可怕... 是我辅导死刑犯20年中连我自己都会要求,应该带警报器辅导死刑犯的人”;后者则在面对媒体访问时,称其“仿佛是身在人间的鬼魅...是网路世界制造出的造孽者。”

然而在此同时,却也见到一些人在诧异中愤怒、或为枪决落泪。为什么?本文试图从社群网络梳理这类观点,替这个历史时刻的舆论地景,留下特定角度的快照。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