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从穹顶到大地:土壤污染为何忽视,如何整治?

常州土壤污染事件提醒我们,孩子们的不幸,必须转化为环境觉醒的动力

从穹顶到大地:土壤污染为何忽视,如何整治?
图为中国工人在一家化工厂外进行维修。

如果说2015年中国的“环保风暴”是由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开启,继而引起针对雾霾治理的连串政策,那么掀起2016年“环保风暴”的,恐怕就是常州外国语学校的土壤污染——且称之为《大地之上》。

在江苏省经济发达地区的这所学校里,陆续出现约五百名在读学生身体不适;更有说法称,部分学生罹患淋巴癌和白血病。心急如焚的家长调查发现,该地曾为三家化工企业的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氯苯浓度超标介乎7万~10万倍之间,四氯化碳浓度超标2万多倍,其他二氯苯、二甲苯等有数千倍超标,伴有汞、铅、镉等重金属。常州家长半年前已在奔走呼告,上访多次未果,经央视4月17日报道,终成热点。

非自然性的土壤污染通常源于人类的工业活动,因地面防渗工作疏忽或故意埋藏有毒有害废物,造成表层土壤接触污染物,进而缓慢渗入浅层地下水;视当地水力梯度,污染物或停留在地块内,或扩散至周边区域。鉴于其相通性和迁移性,我们常常合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