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台湾教育实验20年:给学生怎样的自由

学生自主的界限在哪里,教育中是否需要权威?

台湾教育实验20年:给学生怎样的自由
2014年9月4日,台湾,荷兰艺术家在桃园的田野艺术节中,在军营上放置了一只巨型白兔。图中的小女孩参观该艺术节。

【编者按】1995年,台湾教育改革浪潮下,苗栗卓兰山上出现了台湾第一所体制外中学:全人中学。这是一所标榜自由、反对权威、反对填鸭考试的学校。为了不让下一代承受相同之苦,一群不满体制教育的大人放弃原本安稳的人生,开启实验教育之路,寻找另一种教育改革的可能。作者刘若凡,是全人中学第一届学生。虽然后来回到体制内学校,但这段受教育经历,对她的成长有重要影响。长大后,为追寻自己成长的秘密,她重返全人中学展开研究,以大量的田野访调与资料搜集,爬梳全人20年来从违法设校到合法立案,实践自由教育的历程。

成为你自己,是自诩开明的家长、教育者最常说的话。如何成为自己?可以成为怎样的自己?这本书揭露了理想教育的艰难。书中呈现的不是体制外教育的天堂,而是一群怀抱理想的教师,他们的挫折、矛盾与焦虑,以及一群在自由教育成长的学生。他们如何与大人冲撞,在说理、吵架与妥协的过程中,“成为他自己”。

自由是有边界的。但这边界绝不是一条整齐划一的直线,而是曲折模糊,在学生和老师的一次次互动中产生的。全人中学的故事,是台湾教育改革的重要路标,更是值得所有关心教育者、受教育者值得一读的故事。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