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李立峰:谁是媒体?谁是记者? 从网媒的采访权谈起

随着网媒在香港急速发展,网媒和网络记者的“身分”问题是要积极面对和尽快处理的。

李立峰:谁是媒体?谁是记者? 从网媒的采访权谈起
2016年2月29日,香港,新界东立会议席进行补选,电视台摄影师在调景岭中央点票中心采访点票情况。

立法会新界东补选除了带来大量有关“本土派”的讨论之外,对新闻界和留意媒体动向的人而言,政府有关部门拒绝让网络媒体记者进入选举事务处的新闻中心,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这问题并不新鲜。资讯科技发展令传媒生态出现了结构性转变,使全世界都要重新思考“谁是媒体”和“谁是记者”,这是10多年前已经出现的状况。香港过去也不是没有讨论过相关问题。不过,若是3年前,香港大概只有寥寥数个主打新闻时事的“网媒”。这些网媒大都缺乏资源,不会做很多第一手的报道,所以网媒采访权这类议题并没有显得很具迫切性。但随着网媒在香港急速发展,网媒和网络记者的“身分”问题是要积极面对和尽快处理的。

媒体记者定义 有具体实践意义

谁是媒体和记者并不止是抽象的概念讨论。在各种各样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运作中,媒体和记者的定义是有非常具体的实践意义的。在法律层面,一些国家有新闻记者保护法(shield law),赋予新闻工作者某些特权(reporter's privilege),例如为遵守与被访者之间的保密协定,新闻工作者可以拒绝向法庭说出消息来源的身分。又如在普通法系中,新闻工作者在被控诽谤时可以援引的其中一种辩护,就是所谓“雷诺兹特权”。简单地说,就是如果被控诽谤的文本是根据负责任的新闻专业原则而得出的报道,内容又涉及公众利益的话,就可以不承担诽谤责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