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期间带来惨重伤亡的南台湾大地震,事后不少媒体报导及评论者将惨重伤亡的原因归到台南重灾区的“土坏液化”问题。这让“土坏液化”问题一时既是元凶,又是显学。有人急忙到处查资料,打探自家脚下土地有没有“液化”,甚至立委在记者会上教授“怎么分辨土坏液化”都成了话题笑谈。
南台大震后民众对土壤液化资讯的需求,直指一个防灾的重要问题:“灾害潜势”的资讯公开。所谓“灾害潜势”,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灾害发生的机率”,“高潜势”相当于“高机率”。灾害也不一定专指地震,也可能是土石流崩塌、暴雨淹水或者住家附近含有易燃、易爆品的管线或仓库。
铭传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王价巨接受端传媒访问时强调,每一次灾害发生,都是与民众进行“风险沟通”的时机。透过资讯公开,并且引导民众进行讨论,思考自身如何评估风险,都是政府应该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