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沈达明:中国经济,崩溃中?

经济状况糟糕如此,领导层心急如焚,但在舆论宣传上仍然一片歌舞升平、和谐盛世,在茍延残喘的日子里,期待着供给侧改革的奇迹发生。

沈达明:中国经济,崩溃中?
图为中上海浦东商业区的夜景。

在2016年1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金融家索罗斯(George Soros)表示中国经济将无可避免地走向“硬着路”,打算做空美股和亚洲货币。此言一出,中国当局震怒,官方媒体纷纷赤膊上阵、集体讨伐。新华社以中英文至少发了五篇文章警告索罗斯“死路一条”;《人民日报》数次警告索罗斯“自食其果”,《环球时报》斥责索罗斯“老糊涂”、“难得逞”。除了批判索罗斯和其他人别有用心“唱衰中国”,各大媒体也借机连篇累牍宣传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人民日报》称“压根儿不存在什么萧条的迹象、崩溃的前兆”,“风景这边独好”。接着春节到来,央视春晚主持人说道:“我们满怀丰收的喜悦,昂首步入了十三五决胜小康的开局之年”。宣教声中一岁除。

在海外,唱衰中国的论调多年来都存在,但并非主旋律。以美国企业为首的跨国集团看好中国潜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市场投资之巨,支撑起中国经济三十年的腾飞。依靠大量投资、出口贸易和环境代价,中国的GDP保持了平均9%的高增长,2014年外汇储备高达3.843万亿美元,荣登世界首位。华尔街的投行私募大佬们,也把中国崛起当成最佳炒作题材,美国大众毫不怀疑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使得中概股大放异彩,圈钱成功,特别是2015年阿里巴巴以史上最强IPO上市,将中国概念推向了高潮,一时风光无限。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索罗斯的一句话,就让中国当局如此大动肝火呢?因为心虚。多年来的唱衰不值一提,只因经济表现好,信心足。可是,近几年中国经济数据开始越来越难看,已经走上了减缓衰退的道路。在心惊胆寒、如履薄冰之际,最怕有人火上浇油,所以要不惜余力地予以警告和痛斥。实际上,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也只代表中国经济在国际舞台的回光返照,没坚持多久就跌破了发行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