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六日清晨的南台大震,改变了今年年节气氛,也唤回十七年前九二一地震,以及其后三年在中区参与震后重建的记忆。五则随笔,我以九二一地震的历史经验为本,审视地震灾难的“人祸”本质、抢救与重建工作所可能遇到的瓶颈,以及天灾带给我们对于制度变革的思考。希望这次地震所带来的冲击,能够变成台湾社会体质转化的契机。
1. 从天灾变人祸
地震,虽是位于地质敏感地区的台湾,常会有的自然现象,但是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物资损失,很大程度是人祸,不完全可归咎于天灾。
在九二一地震后,协助众多“集合式住宅”大楼住户、管委会争取权益的社运团体“九二一大地震受灾户联盟”(简称灾盟),所发表的《921人祸根源之政治经济学分析》,就以非常详尽的分析指出:纯粹从经济面来说,台湾的住宅供应已经彻底市场化,成为资本开发与追逐暴利的新商品;从政治面上,地方政权则透过土地炒作、住宅兴建及公共工程寻求“牟利”空间。这两个面向相互为用,再加上金融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大小小的建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寻求在短时间牟取最大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