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议会选举过后,政坛并未暂时休战。小学三年级的“全港系统性评估”(TSA)掀起抗议风潮,罢课、罢考,甚至“乱考”之声不绝于耳,就连前教育局长孙明扬亦予以批评。相信在酝酿TSA 争议初期,谁也想不到事情会发展至此。
主权移交接近廿年了,香港的公民社会也今时不同往日。七一大游行、保育运动、反高铁运动、反国教科运动,以至去年的占领运动、反对政改运动等,香港的公民社会展现了惊人的自我动员力和组织力。政党、工会、民主派人士或会呐喊助威、派出纠察队,但终归的“运动主力”,始终是每一个自发参与的市民。
一次又一次的民间自我动员,使公民社会成为改变社会希望的载体。传统民主党派的领导力和道德感召力慢慢褪色,近年炽热的意识形态之争亦使社会运动团体惹来不少非议。不过,究竟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是意味着“社会包围政府”的未来趋势,抑或不过是一种想当然、美化了的浪漫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