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张淼:被虚构的崔健,被建构的香港音乐

崔健正是关注与关心那些年轻、多样的广东歌,才会有此一问,“为什么没有更现代更年轻一点的香港人来登到大陆的舞台上,去表现他们自己的声音?”

张淼:被虚构的崔健,被建构的香港音乐
导演崔健 2013年在意大利罗马出席罗马电影节宣传活动。

微博和Facebook的主流民意难得统一,这边厢中国网友骂崔健装逼(假装很厉害),那边厢香港网友问谁是崔健。上周的音乐节目《中国之星》上,崔健和许志安的对话成了“强国人打压香港人”的又一例证。这档据称面向专业歌手的真人秀节目,采用导师推荐制,500名观众则决定名次。赛制虽与《我是歌手》颇类似,但三位“巨星推荐人”崔健、林忆莲与刘欢找来的音乐人,明显更侧重表达的多元与独特。第二期节目上,林忆莲推荐的许志安演唱了由张学友原唱的《怎么舍得你》,崔健先后追问许志安和林忆莲选歌考虑,却引来了打压广东歌的争议。

被制造的新闻?

《壹周plus》给出的标题是《打压广东话?强国崔健插爆许志安》,指“(崔健)曾经去过日本、西班牙,仲有香港等讲唔同语言嘅地方演出,难道佢觉得全世界都一定听得明普通话嘅《一无所有》?”《立场新闻》则话锋一转,“有网民认为……年轻人熟悉香港乐队Beyond的歌,多于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崔健在发问前坦诚交代“我真的是对这首歌实在是不太了解,我也承认我没有听懂”,也被嫁接成傲慢的“可是我没有听懂”。陶杰则怀疑替崔健“炮制”了一通专访“我听不懂粤语,也讨厌香港人只懂拿《海阔天空》等老歌自我陶醉一番。老是缅怀过去,老是浸淫在二三十年前的文化,说明香港的可悲。香港近二十年,完全没有诞生和输出任何优秀文化。”只可惜这段话我怎么搜,来源都是《苹果日报》的陶杰专栏。

在这样的叙事设置下,很多人没注意到崔健不满林忆莲推荐许志安的原因是,“为什么没有更现代更年轻一点的香港人来登到大陆的舞台上,去表现他们自己的声音?也许很多人会认为二十几年前的香港情歌,已经足够代表香港了。”这究竟是觉得香港音乐不重要、老歌没有代表性,还是觉得将曝光机会留给成名歌手很浪费、认为香港音乐不止有20年前的流行情歌?年轻人熟悉beyond多于崔健很正常,但如果年轻人提起广东歌只知道beyond,这对实际上越来越蓬勃丰富的香港音乐,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乐坛大佬参加音乐节目,只是在自己的成名朋友里兜兜转转地选人并一再重复安全讨巧的经典情歌,这是对音乐负责任的态度还是怕麻烦送人情?崔健的真实意图被略过,除了媒体对刺激性语言的追逐,还有多少是因为,见惯了来自北方的傲慢,看到“内地人”“广东歌”的字眼就会下意识解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