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黎广德:穷国紧咬富国不放 航运业被批拖后腿

过去一直不受国际减排协议规管的国际航空业协会和国际海航运组织在峰会第三天获公民团体颁发“当天化石大奖”,意味航运业死抱特权不放,花言巧语拒绝实质减碳承诺。

黎广德:穷国紧咬富国不放  航运业被批拖后腿
2015年11月29日,法国巴黎, 正举行气候峰会的巴黎在恐袭后禁止市民游行,有团体在 市中心的广场上放置象征 游行的鞋 子表达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巴黎气候峰会为时两周的谈判上半场即将结束,虽然近150个国家领袖在开幕首天出场,纷纷发表冠冕堂皇的宣言,表示支持峰会达成协议并以控制全球暖化不高于摄氏两度为目标,但踏入实质谈判后一组老大难问题又成为绊脚石,协议触礁危机乍现。同一时间,过去一直不受国际减排协议规管的国际航空业协会和国际海航运组织在峰会第三天获公民团体颁发“当天化石大奖”,意味航运业死抱特权不放,花言巧语拒绝实质减碳承诺,成为阻挠气候变化协议的主要元凶之一。

气候峰会在巴黎举行,法国是主办国,因此能否达成协议与法国国家面子攸关,所以过去大半年法国总统奥朗德多次外访游说中美等关键国家,务求在谈判进入肉搏战时大家手下留情。按照主办方的程序安排,各国谈判代表应将过去18个月形成的54页协议草稿进一步修订,在首周周五(即12月4日)交给大会秘书处,然后由各国代表团团长在第二周周三(12月9日)前消弭余下分歧, 以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秘书处赶及在峰会结束前公布协议。

谈判程序非常紧迫,按协议议题分成小组协商,多个“非正式碰头小组”激辩至深夜始结束,小组成员叫苦连天。气候变化的不公义其实在谈判资源的不对等已可见一斑。例如古巴代表团在周三已向大会投诉程序混乱,因为他们只得几名代表,无法分身出席同时举行的多场碰头会,兼且今次大会对于公民团体观察员透过电视直播了解小组谈判设下诸多限制,以至很多小国代表无法一如既往倚赖公民团体的分析协助谈判。相对于出动几百人的大国代表团,弱小国家从一开始已处于劣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