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北京现场:Teleportation of 古惑佬

即使今日在三里屯DVD店,外地来京打工的90后青年仍会问,铜锣湾旺角是否有古惑仔砸人?

北京现场:Teleportation of 古惑佬
当香港旧区小店特色快被政府赶尽杀绝时,就在北京来个疑似“云咸街”的复制品。(阿Lo摄)

内地人的港式集体回忆,跟我们歇力抢救但仍保不着的,为何有如此巨大落差?真假卧底均早被策反,惟有被驯化的“古惑佬”才能光明正大进口?

这几个月,由陈小春“山鸡”政协牵头的《古惑仔》重出江湖,充当内地怀旧消费指标,由线上到实景无处不在,不单可跟着唱K,还可飇车飘移甚至食落肚。首先是,最近在北京爷们圈很火的陈小春“七爷清汤腩”,自5月起已连开三间店,可惜素食廿多年,我没法一尝港式牛腩和空运牛丸鱼蛋有多正宗,只对那个像横店影城的装修──荧光招牌、七爷士多、大排档铁闸甚感好奇,惟有拉朋友去试食。边看着小心翼翼冲丝袜奶荼的哥哥边想,一直投诉香港已找不到旧景的导演,以后可来此拍戏。然后有继续“卖老本”的演唱会,在电影廿周年前夕首次全国巡回,“友情岁月”由10月上海一直唱至明年北京,汽车品牌更借势找他们代言拍广告,推销一起上路的兄弟情。最后是所谓致敬系列,《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之前有《煎饼侠》,《澎湃新闻》如是写道:“最让70后80后观众燃烧起来的不是大鹏饰演的超级英雄,也不是他和柳岩的坚定情谊,而是结尾彩蛋式登场的古惑仔们。”在博纳当制片的香港友人林明杰对我说,“《古惑仔》是内地80及90后的集体回忆,像我太太是80后,她的同学当年疯狂迷陈浩南和山鸡,甚至加入社团去劈友。”

中国之大,岂止地理上,更涵盖时间上的跨度:一、二线城市或许赶上21世纪,三、四线城市可能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五、六线小城村镇有的仍活在六、七十年代。

内地80后,很多早已成家立室,在生活安稳中哀悼曾经热血的青春,带起怀旧消费,时光倒流至九十年代,《夏洛特烦恼》就出现“香港回归,普天同庆”红色横额。然而,这个集体回忆,现在只可透过他们的视角去重组,如果由香港导演拍,早就被批个狗血淋头。正如曾任上海市委官员的TVB大股东黎瑞刚对港媒说,“北京上海已不太看港产片,像《澳门风云II》的高票房,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