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刘波:恐惧恐怖主义,还是恐惧伊斯兰?

在暴恐袭击发生后,继续勇敢地倡导对穆斯林的尊重,以团结的文明力量对抗野蛮的暴恐力量,并不是什么“政治正确”,而是基于事实分析所应得出的结论。

刘波:恐惧恐怖主义,还是恐惧伊斯兰?
有悼念人士在枪击现场Le Carillon餐厅的窗户子弹孔旁画上心形图案。
伊斯兰教本身对于恐怖主义并不负有任何“原罪”。世界历史并未证明,伊斯兰文明要比其他文明更不宽容,更崇尚暴力,更不能和其他族群和谐相处。在非洲、东南亚等很多地方,穆斯林都与其他族群相处融洽,至少没有表现出更强烈的冲突倾向。而且穆斯林在历史上往往是侵略的受害者。
巴黎遭遇恐怖袭击,救援人员在一间餐厅外运送伤者上救护车。攝:Philippe Wojazer/REUTERS
巴黎遭遇恐怖袭击,救援人员在一间餐厅外运送伤者上救护车。

11月13日晚巴黎遭遇的连环恐怖袭击已经过去,但思考与应对的努力才刚刚开始。这是2001年9·11事件以来西方国家首都遭遇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也必将给欧洲乃至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在高度警惕和严格防范之下,恐怖袭击依然层出不穷,不仅让很多人对未来感到深深的悲观。但出路并不只在于拿出反恐的决心与勇气,更在于对形势的理智思考与判断。

综合欧洲主流媒体的评论来看,欧洲各国政府与社会对巴黎惨案的反应非常理性。一方面,欧洲强调这是野蛮对文明的侵袭,是盲目的仇恨导致的反文明行为,是对欧洲自由、平等、多元化价值观的攻击。另一方面,欧洲也严格地把恐怖分子与普通穆斯林群体严格区分开来,反对将少数族裔妖魔化,反对为安全而牺牲自由,也反对因恐怖袭击而全面改变目前的难民政策,而是继续在能承受的限度内尽量接受合法难民流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