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在“国际化”的大方向下,中文学界被逼参与英美的学术游戏,中文书写及地区研究备受歧视。两岸四地的32所大学最近签署了协议,称将推动中文学术。然而,《香港社会科学学报》创刊至今22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教资会“国际化”潮流下推动中文学术,路漫漫而多曲折……
2015年11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台湾大学作为发起院校,两岸四地共32所大专院校的管理层,在“中文学术”四字的朱红印章标志下签署合作协议,指将共同推荐一个中文学术期刊名单,推动中文学术的发展。
这协议的背景,其实就是近二十年,中文学术世界投入到国际学术游戏,追求以英美为主导的国际学术认可,催逼学者投稿国际学术期刊。由于没有“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和“影响指数”(Impact Factor),中文作为学术书写语言缺乏国际学术界认受性,备受歧视,而以中文书写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着地区性学术研究亦受到限制。(编按:有关这些,可参考“大学走向国际,香港研究却走向死亡?(上)”)